Tel:010-80854808欢迎光临,北京德元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一切从畅计议!

当前位置:首页> >肠动力研究院> >技术文章> > 技术文章

第206期:纳米硒与亚硒酸钠对肉鸡体内硒存留效果的比较

论文ID

原名:Comparative effects of nano elemental selenium and sodium selenite on selenium retention in broiler chickens

译名:纳米硒与亚硒酸钠对肉鸡体内硒存留效果的比较

作者:C.H. Hu, Y.L. Li, L. Xiong, H.M. Zhang, J. Song, M.S. Xia

完成单位:
The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Animal Nutri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Feed Scienc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期刊: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影响因子:3.313

发表时间:2012-08-23

 
 
1、摘要
本研究采用两个试验以亚硒酸钠为对照,探究纳米硒与亚硒酸钠在肉仔鸡体内的硒存留情况。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0.15、0.30、0.60和1.20 mg/kg纳米硒或亚硒酸钠,采用2×4因子设计,研究硒源和硒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血清和组织硒含量的影响。此外,纳米硒和亚硒酸盐的硒存留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放射性标记的硒和体内结扎肠环程来测定。
结果表明:就亚硒酸钠而言,平均日增重(ADG)、增重/饲料比和存活率在硒浓度为0.15-0.30 mg/kg时达到稳定水平,然后随着亚硒酸钠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纳米硒在硒浓度为0.15-1.20 mg/kg时,ADG、增重/饲料比和存活率达到一个稳定水平。随着饲料中亚硒酸钠含量的增加,存活率、ADG和增重/饲料比呈二次曲线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纳米硒含量的增加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增加(P<0.05)。血清、肝脏和胸肌中的硒浓度随饲粮硒水平的增加而线性和二次增加(P<0.05),但当饲喂纳米硒时,增加的幅度显著更大(P<0.05)。口服或静脉注射75Se后的存留量表明,纳米硒在全身和肝组织中的百分比明显高于亚硒酸盐(P<0.05)。75Se从结扎环到体内的肠转运表明,纳米硒从肠腔到体内的转运高于(P<0.05)亚硒酸钠,而纳米硒的肠道滞留量低于(P<0.05)亚硒酸钠。结果表明,与亚硒酸钠相比,纳米硒的最佳和毒性日粮水平之间的范围更宽,并且纳米硒比亚硒酸钠更有效地保留在体内。
 
 
2、试验设计
 
 
 
3、结果与分析
表1:基础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

表2:不同阶段日粮中的硒含量
 
 
3.1 日粮硒源和硒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GSH-Px活性及血清和组织中硒浓度的影响
表3:日粮硒源和硒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清GSH-Px活性及血清和组织硒含量的影响。
 
如表3所示,未添加任何形式硒的组显示出最低的生长性能、血清GSH-Px活性和组织硒浓度。平均日增重受硒源和硒水平的影响(P<0.05)。当在日粮中添加亚硒酸盐时,在硒浓度为0.15–0.30 mg/kg时,ADG、增重/饲料和存活率达到一个平台,然后随着日粮亚硒酸水平的增加而下降。硒水平对增重/饲料、血清GSH-Px活性和肾脏硒含量有影响(P<0.05)。硒源、硒水平和硒水平×硒源、存活率、ADG和增重/饲料表现出二次响应(P<0.05),随日粮亚硒酸盐的增加而增加(P<0.05),随日粮中纳米硒的增加而线性和二次增加(P<0.01)。血清GSH-Px和肾脏硒随两种硒源的日粮硒水平增加而线性和二次增加(P<0.05),同样,当两种硒来源被饲喂时,血清、肝脏和胸肌中的硒浓度随两种来源的日粮硒浓度增加而线性或二次增加,NS处理组的血清、肝脏和胸肌中的Se浓度高于亚硒酸组(P<0.05)。
目前发现,NS在肝脏和肌肉中具有较高的硒保留率,这与之前的研究者一致,他们已经证明,与亚硒酸盐相比,日粮中添加NS的山羊组织中的硒浓度更高。结果表明,NS在肌肉中的累积量大于SS。NS在肌肉中的较高保留率可有效减少用于诱导硒中毒反应的可用硒。这可能是纳米硒与亚硒酸盐相比毒性更低的部分原因。
 
3.2 口服或静脉给药后放射性标记硒的保留和体内结扎肠环程序
表4:口服或静脉给药后放射性标记硒的保留和体内结扎肠环程序
 
经口服或静脉给药的[75Se]–NS和[75Se]-Na2SeO3在肉鸡体内的留存情况如表4所示。经口服或经静脉给药同位素后,[75Se]–NS中的75Se在全身和肝组织中的百分比远高于[75Se]-Na2SeO3中的百分比(P<0.05),表明NS比SS更好地留存在体内。[75Se]–NS和[75Se]-Na2SeO3从连接环到身体的肠道转运如表4所示。纳米硒从肠腔到身体的转运高于亚硒酸盐(P<0.05),而NS的肠道滞留低于SS(P<0.05)。
纳米硒和亚硒酸钠的不同留存率可能与不同的吸收过程和代谢途径有关。据报道,纳米颗粒显示出新的运输和吸收特性,并表现出更高的吸收效率。他们认为,纳米颗粒的优异性能可能归因于其较小的粒径和较大的表面积、增加的粘膜渗透性以及由于纳米乳液液滴的形成而改善的肠道吸收。进一步研究纳米硒的吸收机制以及纳米硒如何在体内迁移到各组织器官将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4结论
结果表明,纳米硒的最佳日粮水平与毒性日粮水平之间的范围比亚硒酸钠更宽,并且纳米硒比亚硒酸钠能更有效地留存在体内。进一步研究纳米硒的吸收机制和代谢途径将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